热点活动:
单位名称 | |||
法定 代表人 |
资产总额 | 万元 | |
行业类型 | 从业人数 | 人 |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
传 真 | 电子信箱 | ||
单位地址 | |||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现将我单位编制的: 等预案报上,请予备案。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单位名称 | |||
法定 代表人 |
经办人 | ||
联系电话 | 传 真 | ||
单位地址 | |||
你单位上报的: 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予以备案。 (盖 章) 年 月 日 |
评审项目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满分 | 评分 |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实用性(15) |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措施。 | 15 | |||
基本要素的完整性(55) |
总则 | 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等,做到目的明确、依据合法、范围明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和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 3 | ||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 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或者现场指挥机构、环境应急专家组等,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 5 | |||
预防与预警机制 | 包括应急准备措施、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预警分级指标、预警发布或者解除程序、预警相应措施等,明确预防和管理措施,明确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 3 | |||
应急处置 |
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等。 1.明确预案的启动条件; 2.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 3.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4.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5.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6.明确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的责任人以及方式; 7.明确应急监测机构、人员、装备及责任人联系方式; 8.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 9.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10.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11.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12.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 1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1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15.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 |
10 | |||
后期处置 | 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恢复重建等,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善后处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 | 3 | |||
应急保障 | 包括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通信保障、科技支撑等,明确上述各类保障措施。 | 5 | |||
监督管理 | 包括应急预案演练、宣教培训、责任与奖惩等,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明确各类奖惩制度。 | 5 | |||
附则 | 包括名词术语、预案解释、修订情况和实施日期等,对预案中用到的术语进行解释,明确预案的解释单位,说明预案修订情况,明确实施日期。 | 3 | |||
附件 | 包括相关单位和人员通讯录、标准化格式文本、工作流程图、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通讯录应列出所有参与应急指挥、协调人员姓名、所在部门、职务和联系电话,并保证准确有效;给出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规范、清晰、简洁;明确工作流程,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等;以表格形式列出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清单,清单应当包括种类、名称、数量以及存放位置、规格、性能、用途和用法等信息。 | 5 | |||
企业基本情况* | 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等,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生产线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明确企业原辅材料数量、产品产量、危险化学品情况。 | 3 | |||
本单位环境危险源情况* | 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主要包括环境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主要污染物种类,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 5 | |||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针对单位危险源数量和性质应储备的应急物资品名和基本储量等,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 | 5 | |||
内容格式的规范性(15) |
封 面 | 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完整。 | 3 | ||
批准页 |
1.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2.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
3 | |||
目 录 |
1.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单时目录可省略)。 2.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
3 | |||
正 文 |
1.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 3.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
3 | |||
附 件 |
1.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 3.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
3 | |||
编制过程 |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3.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6.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 7.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 9.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
3 | |||
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10) |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明确事件发生时的医疗保障和交通保障;采用先进技术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 10 | |||
与其他相关预案的衔接性(5) | 事件分级清晰合理,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同时能够与各类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相衔接。 | 5 | |||
小计 | 100 | ||||
注:“*”为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外,企业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还应包含的要素。 | |||||
评审项目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满分 | 评分 | |
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
1.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 2.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发生的事件特征、主要污染物种类,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3.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
10 | ||
组织机构及职责* |
应急组织 体系 |
1.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议使用图表)。 2.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
10 | |
指挥机构 及职责 |
1.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3.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
15 | ||
预防与 预警 |
危险源 监控 |
1.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 2.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 3.明确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
5 | |
预警行动 |
1.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 2.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
5 | ||
信息报告程序* |
1.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 3.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4.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5.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
10 |
|
|
应急响应* | 响应分级 |
1.分级清晰合理,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 2.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 3.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
10 | |
响应程序 |
1.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 2.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 3.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4.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 |
10 | ||
处置措施 |
1.针对事故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符合实际,科学合理。 3.程序清晰,简单易行。 |
10 | ||
应急保障* |
1. 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 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 |
15 | ||
小计 | 100 | |||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如果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可省略。 |
评审项目 | 评审内容及要求 |
满分 |
评分 |
事故特征* |
1.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险程度,清晰描述作业现场风险。 2.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
25 | |
应急组织及职责* |
1.明确现场应急组织形式及人员。 2.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 |
15 | |
应急处置* |
1.明确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2.明确报警、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 3.针对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4.明确报警方式、报告单位、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 |
40 | |
注意事项 |
1.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3.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4.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 6.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 7.其他需要特别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项。 |
20 |
|
小计 | 100 | ||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现场处置方案落实到岗位每个人,可以只保留应急处置。 |
上一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工作程序规定》 下一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友情链接 / Link
Copyright @ 2014 - 2018 湖南德立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0731-89831369